290章,儒道至圣 (第2/2页)
还好,当年你没有听我的话,加入我儒门,而是选择坚持走自己的路,否则老夫就耽误了一个天才。”
“此话怎讲?”武秋生很奇怪,为什么澹台灭明,会这么说。
澹台灭明道:“世人只知,我九州大陆人族,有儒门和其他七个顶尖宗门,却不知老师成圣之时,其他七位圣人,对于其的评价?”
“什么评价?”事关孔圣,武秋生的好奇心,一下子被提了起来。
“四个字,儒道至圣!”澹台灭明说这话的时候,语气中充满骄傲与自豪。
“儒道至圣?”武秋生当然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,却不知其他七位圣人,为什么会这么评价孔圣。
“很奇怪这个评价对吧?”澹台灭明似是看穿了武秋生的想法,直接开始解释起,这四个字的由来。
“一万多年前。
九州大陆,依然是人妖对立。
自上古时期以来,人妖二族的摩擦,就未曾断过。
两族各自死伤无数,看似势均力敌,实则不然。
人族有七位圣人,妖族却有九位。
正所谓圣人之下皆为蝼蚁。
事实上,决定这场持续了百万战争胜负的,并不是强大的长生境界武者,而是圣人。
圣人这种站在金字塔最顶端的战力,就算全天下的长生境强者,全部加起来,都比不上他们的一根手指。
我们人族的圣人,足足少了两位,自然是大大处于下风。
不过这种情况,却在老师出世后,改变了。”
武秋生奇道:“一个圣人,如何能改变局势,莫非孔圣他老人家,还能以一敌二,甚至敌三不成?”
“没错,老师他却是可以以一敌三!”
说起当年的事,澹台灭明整个人的精气神,似乎都提高了一个层次,
”正所谓天不生夫子,万古如长夜。
老师的出现,不仅仅是让人类多了一位圣人,而且彻底扭转了人族的劣势。
让人族看到了,走出黑夜的希望。
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强?
因为其他圣人,领悟的道,最强的也只不过是十二大道罢了。
但老师他领悟的道,却是完全靠着自己走出来的。
天下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
天道法则中,本来是没有儒道的,但是老师凭借一己之力,硬生生的开辟出了儒道。
你不是常说,适合自己的往往才是最好的吗?
我很认同这句话,因为老师的道,就是最适合自己的。
正因为他的道,最适合自己。
所以他才能以一敌三,让其他几位圣人心服口服,说出儒道至圣这四个字来。
秋生,你走自己的路,能走到今时今日的境界,绝对有希望,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来。
所以我刚刚才说,幸好你当年没有听我的,拜入我儒家。
否则我就是害了你,彻底断送了你的路。”
“自己的路,自己的路?”
原本武秋生是想找亚圣、或者直接找孔圣,询问自己未来方向的。
但是在听到澹台灭明的这番话后,他却陷入了沉默。
无疑,开辟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,确实是一种方法。
可是其中的难度,又有多大?
整个九州大陆,百万年历史,唯有孔圣一人做到了。
是其他圣人笨吗?
笑话,能成为圣人的,又有哪个会是笨蛋?
这些人,无一不是人尖中的人尖。
不仅是这个位面的圣人如此,就连自己的好友纪宁,走的也是他那个宇宙,本来有的路。
纪宁笨吗?
他的机缘差吗?
若是他的机缘还差,他的悟性还低,怕是没有人的机缘好,悟性高了。
那么问题来了,到底要不要学孔圣,走自己的路?
从本心来讲,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。
武秋生想,很想。
但问题是,他能有今天的成就,并不是向澹台灭明说的,靠走自己的路,走到这一步的,多数是因为机缘巧合。
两本《大梦心经》融合,再加上前世遇今生,误打误撞之下,武秋生才有了今天的修为。
对于他自己走的,究竟是什么路,他尚且不能确定?
路都没有定,如何选定方向,如何制定目标,如何确定目的地?
这中间,又要经历多少冤枉路?
“嗡~嗡~嗡~”就在武秋生,苦苦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,脑海中的《大梦心经》,突然剧烈震颤了起来。
这个跟着自己一起穿越的金手指,发出的异动,让武秋生猛地醒悟了过来。
别人可能找不到前面的路,但是自己又《大梦心经》啊,这东西能带着自己走遍诸天万界。
别人去过的位面,他可以去。
别人没去过的位面,他也可以去。
经历的位面多了,他难道就无法像创造《太玄》这门功法一样,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吗?
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有《大梦心经》待我穿越诸天,我何惧之有,何愁找不到目标,看不清前面的路?”
终于,武秋生想通了。
他下定了决心,即便千难万难,他也要一往无前,寻找道属于自己道路。
想到这里,武秋生对着澹台灭明深深一礼:“多谢老祖宗指点,秋生他日若有所成,必不忘老祖宗大恩!”
言罢,他脑海中的《大梦心经》,突然透体而出。
一串白色的光芒,自空中落下,罩在了武秋生的身上。
白光一闪,武秋生已是冲出了九州大陆位面,开启了自己万界之旅。
“秋生,一定要成功啊!
你若是成功了,人妖之间的局势,将彻底逆转。
到时候九州大陆,就是人间仙境。”武秋生,在澹台灭明面前,暴露出了自己的至宝——《大梦心经》。
澹台灭明,却并没有觊觎宝物,而是由衷的祝福他,希望武秋生能够突破。
不得不说,这位大儒,真的已经把武秋生,当做自己的后背来看待了。
若非如此,面对如此重宝,绝不可能保持这份平常心。